安徽广德:培育新农人 走好兴农路
金秋送爽,稻花飘香。广德市新杭镇方圆水稻种植家庭农场600亩的再生稻即将迎来开镰收割,成熟的水稻将乡村沃野染成一片金色,微风吹拂、稻浪翻滚,一派丰收气象。
看着颗颗饱满的再生稻,农场负责人杨军喜上眉梢。“这再生稻产量就是高!碰上今年丰收年,头一季亩产就达到了1200斤,第二季丰收在望,每亩600斤不成问题。”杨军告诉记者,自己从2017年开始种植再生稻,相比常规一季稻,再生稻一次播种、两季收成,既节省了人力物力,又增加了粮食产量和收入。
杨军与再生稻的结缘,来源于一场高素质农民培训。
2017年,杨军首次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,了解到再生稻的广阔前景,当年便开始了试种,为其家庭农场效益提升铺就了新“稻”路;2021年又一次参加培训班,这次他听到了一个新名词——农业植保无人机,当即便决定引入这项“黑科技”,为农场带来了一场“技术革命”。两次培训,都踩准了农业生产新方向,让“种地”变得越来越轻松。
除了待收割的再生稻,杨军还种植了400亩的一季稻。眼下,一季稻已经收割完毕,田内开始开沟、整地,准备播种油菜。伴随着一阵嗡鸣声,杨军熟练地操控农用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,对油菜田进行封闭防草处理,仅仅几分钟时间,3亩田的农药喷洒工作就完成了。无人机的推广应用,让传统农业变得省时省力又高效。 “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没白上,让我掌握了无人机和一些新农机的使用方法,了解到这么智慧的农业生产方式。”杨军说。
今年7月,杨军从宣城市高素质农民粮食作物栽培工(水稻机插秧及无人机播撒)技能大赛中捧回“一等奖”,从传统农民到玩转现代农业科技的“行家里手”,杨军坦言,“靠着经验,我种了十多年的水稻、油菜。但靠着从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来的专业知识,我开阔了眼界,提升了技能,效益一年比一年好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。”
在宣城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粮食作物栽培工技能大赛现场 摄
乡村振兴,关键在于人。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,才能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近年来,广德市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为抓手,以提升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,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,组织培育了高素质农民人数超1900人。通过一场场的培训,架起了一座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兴农桥梁。杨军只是广德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一个缩影,相信越来越多“新农人”加入“兴农”队伍,乡村振兴之路会越来越宽。(朱妍)
下一篇:暂无
- 广德市首个“扫黄打非”主题公园亮相 2023-11-10
- 广德市社会(儿童)福利中心:用心守护孤残儿童健康成长 2023-11-10
- 宣城广德:助力科创企业 推进共同成长 2023-11-10
- 广德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9个 2023-11-10
- 宣城广德:消防安全进社区,防患未“燃”保平安 2023-11-10
- 广德市邱村镇:押好特色韵 让美丽乡村各有各“范儿” 2023-11-10
- 广德市图书馆喜获“国家一级图书馆”称号 2023-11-10
- 广德市:退役军人显担当 紧急救援挺在前 2023-11-10
- 广德市财政局:加大保障 护航“舌尖安全” 2023-11-06
- 广德市人社局: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“待遇进卡” 2023-11-06
- 安徽广德:培育新农人 走好兴农路
- 广德市首个“扫黄打非”主题公园亮相
- 广德市社会(儿童)福利中心:用心守护孤残儿童健康成
- 宣城广德:助力科创企业 推进共同成长
- 广德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9个
- 宣城广德:消防安全进社区,防患未“燃”保平安
- 广德市邱村镇:押好特色韵 让美丽乡村各有各“范儿”
- 广德市图书馆喜获“国家一级图书馆”称号
- 广德市:退役军人显担当 紧急救援挺在前
- 广德市财政局:加大保障 护航“舌尖安全”
- 广德市人社局: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“待遇进卡”
- 广德市:深挖竹产业,激发绿动能
- 广德市邱村镇:老年协会自发保护生态环境
- 宣城广德:传承古法造纸 感受非遗魅力
- 宣城广德荷花社区:关爱老年人 义诊进社区
- 宣城广德荷花社区:关爱老年人 义诊进社区
- 广德市:多措并举做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
- 广德市邱村镇:押好特色韵 让美丽乡村各有各“范儿”
- 广德市桃州镇:敬老孝老,爱在重阳
- 升平街道:悦享夕阳暖人心 “老有所学”再推进
- 广德市:持续发力 推动空气质量改善
- 广德农商银行组织开展“我们的节日·重阳节”主题慰问
- 广德农商银行举行第三届水稻收割比赛
- 宣城广德:安置帮教暖人心 春风化雨助新生
- “善行广德”慈善公益市集燃情开市
- 宣城广德市:捧起绿色“金饭碗” 唱响 生态“富民曲”
- 宣城广德:助力科创企业 推进共同成长
- 广德城管:一张宣传牌助企纾困出妙招
- 宣城广德市:“三小”探索基层治理“新格局”
- 宣城广德:安全生活 燃气守护